高風險廣告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7/12~7/18),本週已接獲3,695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335詐騙廣告,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詐騙廣告以「現貨限量」、「即刻申辦」、「免手續費」為包裝話術,實際導向不明網站或假客服頁面,藉此獲取民眾個資或引誘加LINE社群。這些廣告常混入社群貼文、短影音留言或假冒粉專名義發出,難以辨認。請注意:
識別可疑來源:如遇吸睛廣告內容,建議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查核是否已有相關通報紀錄。
不點擊可疑連結:看似優惠的短網址或無明確出處的表單,務必保持警覺,避免誤入風險頁面。
繳交個資請警慎:只要涉及電話、身份或帳戶資訊,務必確認是可信任平台後再填寫。
看似便利的背後,可能藏有陷阱,冷靜一秒,多查一分,才能避免受騙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7/5~7/11),本週已接獲7,182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3,056詐騙廣告,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詐騙廣告以「特賣活動」、「安心借款」、「掌握財務機會」等字眼包裝,透過搭配吸睛貼文與影片,引導民眾點擊連結、加入群組或提供個人資料。這類內容常見於社群廣告與留言串。請注意:
1.謹慎點擊網址:網路廣告中若出現陌生網址(如帶有奇怪字母或簡短網址),建議先上「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查詢是否為通報對象。
2.留意包裝語術:「專人協助」、「流程透明」、「快速搞定」等話術,常是詐騙慣用手法,請勿輕信。
3.警覺非官方活動:社群平臺中若出現無法查證、來源不明的「特賣會」、「快閃優惠」等活動,即便價格誘人,也應懷疑其真實性,避免受騙上當。
保持理性與警覺,才能真正守護自己的資安與財務安全。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6/28~7/4),本週已接獲3,051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1,601則詐騙廣告,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詐騙廣告內容多以「早盤資訊」、「免費明牌」、「官方交易所推薦」等為包裝,實際上引導民眾加入群組或點擊連結,藉此取得個資或誘導投資操作。此類訊息多透過社群貼文、假媒體帳號或仿冒官方名義進行擴散。請注意:
善用查詢工具:遇到陌生社群或投資推薦時,請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確認內容是否已被通報或舉報為詐騙。
警惕仿冒名人背書:詐騙常仿冒名人、網紅或企業高層名義宣稱
,但實際無從查證,應避免輕信這類包裝。
遠離不明平台連結:任何聲稱保證獲利或帶單操作的連結,都可能是詐騙陷阱,應保持高度警覺。
謹慎查證、冷靜判斷,才能有效降低遭詐風險。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6/21~6/27),本週已接獲3,702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391則詐騙廣告,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根據本週觀察,本週詐騙廣告以「心理勵志語錄」、「遊戲體驗分享」等頭銜進行包裝,藉此吸引用戶點擊或加入社群,這類訊息常透過社團、影片平台或留言串擴散,包裝自然但實則暗藏風險,請注意:
留心連結來源:若廣告導向的網站或陌生社團,請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確認內容是否已被通報或舉報為詐騙。
警惕煽動語句:「現在點擊改變自己」、「現在點進來就送」等用語常用於吸引點擊,背後可能隱含詐騙操作。
避免輸入個資:廣告若進一步要求填寫資料,請停止操作,並關閉網頁或對話視窗。
多一分警覺,就能守住資訊安全。養成查證習慣,遠離風險陷阱。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6/14~6/20),本週已接獲3,598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148則詐騙廣告,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根據本週觀察,本週詐騙廣告以「飆股教學」、「投資教學」、「理財專家」等頭銜進行包裝,藉由塑造專業形象吸引用戶加入投資群組或點擊連結,內容多以免費教學、快速獲利為誘因。為防範此類手法,請注意:
留意帳號真偽:許多假帳號仿冒名人名稱與風格進行包裝,請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確認內容是否已被通報或舉報為詐騙。
別被話術操控:「免費教學」、「快速致富」、「專人帶操作」等字眼,是詐騙集團常用話術。
避免加入不明社群:凡自稱「免費教學」或「報牌群組」者,多為誘導詐騙開端,請勿輕信。
記住:建立查證意識,才能在看似熟悉的名字中守住安全底線。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6/7~6/13),本週已接獲4,301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523則詐騙廣告,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根據本週觀察,本週詐騙廣告以「財務觀念分享」、「個人故事」、「理財金句」等形式包裝,內容常透過情緒共鳴引導,實則誘導點擊連結或加入群組,進一步取得個資或引導至可疑平台。為防範此類手法,請注意:
查證再行動:遇到相關廣告,請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確認內容是否已被通報或舉報為詐騙。
警覺情緒操控話術:「改變從加入開始」、「理財不是難事」等語句,常搭配心理暗示降低防備。
慎防帳號偽裝:即使有一定追蹤數或專業排版,帳號內容都可能經過刻意設計,應保持警覺
記住:多留一步心眼,才能守住自身資訊與財務安全。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5/31~6/6),本週已接獲3,900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716則詐騙廣告,有效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根據本週觀察,詐騙廣告多以「熱門活動推薦」、「限量體驗名額」等為誘因,假冒學習活動進行宣傳,實際目的是引導點擊不明連結,進而蒐集個資或植入惡意程式。訊息多以社群分享、假冒官方網站或私訊方式傳遞,包裝手法看似精美,實則隱含風險。
查詢可疑訊息:遇到相關廣告,請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確認內容是否已被通報或舉報為詐騙。
不輕易點擊陌生連結:短網址或夾雜在文字中的連結避免點擊,特別是來自不熟悉的帳號或社團。
保護個人資料安全:當頁面要求輸入個資,請立即離開,請勿輕信「限時免費」、「立即領取」等誘因,這些話術有可能是陷阱。
記住:謹慎比快捷更安全,冷靜判斷是防詐的第一步。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5/24~5/30),本週已接獲4,950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714則詐騙廣告,有效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詐騙廣告手法延續社群化趨勢,常以「心理測驗分享」、「學習成長群」、「限時社團邀請」為包裝,意圖蒐集個資或導流至不明平台。詐騙訊息多從社群貼文、私訊或留言中散佈,易讓人誤以為是真人推薦。防範關鍵如下:
查詢可疑訊息:遇到相關廣告,請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確認內容是否已被通報或舉報為詐騙。
不輕易點擊陌生連結:短網址、簡訊連結或未經驗證的表單皆應避免點擊,尤其是以「點我看結果」、「立刻領取」為誘因者。
個資不輕易交給陌生人:只要涉及姓名、帳號、電話等資料,務必確認來源可信度,不要在來路不明的平台輸入。
記住:謹慎比快捷更安全,冷靜判斷是防詐的第一步。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5/17~5/23),本週已接獲5,331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3,070則詐騙廣告,有效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詐騙集團手法常以「免費測驗」、「專人推薦社團」、「學習經驗交流」為名義,實則引導使用者加入LINE群組或點擊不明連結,進而蒐集個資甚至誘導金錢交易。這類訊息常出現在社群平台、影片留言、通訊群組中,偽裝自然、話術親切,易讓人降低警覺心。請謹記以下幾點:
查核資訊來源:不論是社團邀請、測驗結果通知,或名人分享連結,請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輸入關鍵字查詢是否曾遭通報,勿因一時好奇而點擊。
遠離不明連結與群組:凡是要求點擊短網址、加入未曾聽過的社團、或與陌生帳號私訊互動等,應立即提高警覺、避免進一步接觸。
辨識常見詐騙話術:詐騙廣告常使用「限量」、「保證有效」、「加入就能解決問題」等字眼,營造緊迫感與權威感,讓人未經思考就行動。
唯有「主動查證、冷靜判斷」,才能有效防堵風險,保護自身權益不受侵害。記得:看似熟悉的訊息,也可能是假象,查證永遠不嫌麻煩。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5/10~5/16),本週已接獲4,618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1,725則詐騙廣告,有效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常見手法包括「情緒測驗分析」、「名人推薦的學習社群」、「限時免費報名活動」等,實際上是引導點擊連結、加入陌生群組或要求輸入個資的詐騙手段。這類訊息通常語氣親切、包裝自然,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善意分享。請特別留意以下幾點:
主動查核來源:看到可疑廣告、連結或社團邀請時,建議先上「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輸入關鍵字確認是否曾被通報。
不任意提供資料:若網頁或對話要求留下姓名、電話、地址或信用卡資訊,請先判斷平台是否可信,避免個資外洩。
提高警覺面對催促話術:如「錯過就沒有」、「馬上加入才有效」、「只限今天」等常見話術,常被用來製造緊張感,促使用戶來不及判斷就點擊或回覆。
越吸引人的內容,越需要冷靜查證。多一分懷疑,少一次損失,是遠離詐騙的最佳策略。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5/03~5/09),本週已接獲4,218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153則詐騙廣告,有效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觀察到數種變形詐騙手法,內容以「學習社團」、「心理測驗」、「社群互助」等名義包裝,實際目的是誘導加入群組、點擊可疑連結或輸入個資,造成財務或隱私損失,請特別留意以下幾點:
確認內容真偽:接觸到相關資訊時,建議立即前往「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查詢是否曾遭通報為詐騙來源。
避免貿然回應:凡要求加群、填資料或提供聯絡方式的訊息,皆應存疑,不要因好奇或一時衝動而配合操作。
提防偽裝訊息:詐騙廣告常模仿名人名義、知名品牌或社群名稱,增加可信度,實則暗藏風險。
多一分查證、少一分損失,才能遠離詐騙威脅。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4/26~5/02),本週已接獲4836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105則詐騙廣告,有效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觀察到數種變形詐騙手法,如假裝財經專欄作家、仿造官方優惠通知、模擬知名企業徵才訊息等。這類詐騙常運用「獨門方法」、「倍增資產」、「稀有名額」等術語吸引注意:
訓練明辨力:當代詐騙已進化至相當精緻的境界,不只是頁面設計專業,連遣詞用字都極為考究,需透過內容本質而非表面來判斷。
主動查核真偽:收到不明來源訊息,第一時間請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進行關鍵字檢索,把關資訊可信度。
奉行謹慎準則:拒絕回應要求線上付款、傳送身分證件或加入未經證實社群的邀約,保障個人資訊安全。
延緩決定時程:面對聲稱「僅此一天」或「限額招募」的急迫推銷,給自己沈澱空間,諮詢親友或專業機構意見。
網路世界中的騙術善於攫取注意與情緒,保持理性並運用查核工具,是守護個人財產的最佳方式。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4/19~4/25),本週已接獲5681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1535則詐騙廣告,有效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近期詐騙廣告多以「名人代言社團」、「心理測驗」、「情感諮詢」為包裝,實際是引導民眾加入群組、點擊釣魚連結或輸入個資,請務必提高警覺:
1.查詢廣告真偽:若遇到看似吸引人的測驗、課程或社團推薦,建議先至「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查詢是否曾被舉報。
2.警惕資料蒐集:若被要求留下姓名、電話或其他個資,務必查明平台背景,避免在陌生網站輸入資料。
3.別被話術操控:「限時名額」、「專人推薦」、「現在加入才有」等語句常用於製造焦慮,請保持冷靜判斷。
資訊真偽難辨,謹慎查證、多一分確認,就是避免中招的最佳方式。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4/12~4/18),本週已接獲4798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890則詐騙廣告,有效遏止了不法資訊的蔓延,為大眾的財產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本週發現多種詐騙手法,常見以「心理測驗」、「免費報名」、「名人推薦社團」等話術包裝,實際意圖為蒐集個資或引導加入不明群組進行詐騙,請提高警覺:
- 善用查詢工具:遇到看似專業的課程、社團邀請或免費體驗,建議先上「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查詢是否曾被通報,避免落入陷阱。
- 避免暴露個人資訊:若連結要求填寫聯絡方式、帳號或住址等,務必確認網站來源是否可信,切勿輕易輸入。
- 警惕操弄情緒的字眼:如「名額有限」、「點進來改變命運」、「不看會後悔」,這類話術常被用來催促決策,應冷靜對待。
- 透過官方核實資訊:無論是講座資訊還是社群連結,請優先透過官方平台或客服確認真偽,不依賴轉傳訊息。
真正的機會不會消失,但衝動可能讓您失去財產。保持冷靜、多方查證,是防範詐騙的不二法門。
根據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最新統計(4/05~4/11),本週已接獲5691件詐騙通報,經相關機構與公眾人物審核後,成功移除2413則詐騙廣告,大幅減少詐騙資訊的擴散,守護您的財產與個資安全!
近期詐騙廣告內容多假借宗教團體、公益標語或情感訴求包裝,引導點擊連結或加入社群,進而騙取個資或金錢。這類訊息常出現在社群平台,看似無害卻隱藏風險。請務必小心:
1. 避免點擊不明連結:即使訊息中夾帶看似熟悉的名稱,也有可能是假冒或仿製。
2. 善用「165」:若對某個廣告內容感到疑惑,可先上網查詢是否為詐騙資訊。
3. 保持理性與距離:遇到以「幫助他人」、「立即救急」為名的訊息時,也要冷靜查證,避免被情緒牽動。
多一分查核,少一分風險,讓詐騙無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