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沒有捷徑 惡魔藏在假公益裡!
詐騙手法
「公益送書」是近期出現的一種詐騙手法。詐騙集團通常會在社群媒體或網站上發布消息,聲稱有公益團體或名人捐贈書籍,免費贈送給民眾。他們會要求民眾填寫表單,提供個人資料、聯絡方式,甚至銀行帳戶等資訊,導致被害人個資遭盜用。
案例分析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25歲的阿祥坐在電腦前,漫無目的地瀏覽著網路。突然,一個標題為「銀行總裁回饋社會,免費送書推廣投資秘笈」的廣告映入眼簾。
阿祥對投資理財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門路。這個廣告正好搔到他的癢處,他心想:「這真是天賜良機!我可以免費學到投資知識,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
他毫不猶豫地點擊了廣告連結,進入了一個精心設計的網站。網站上,銀行總裁的照片赫然在列,下方則是一篇篇標題聳動的投資文章。阿祥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文章內容充滿了財富、成功和輕鬆致富的誘惑。
網站上還有一個表格,要求阿祥填寫詳細的個人資料,包括身分證字號、銀行帳戶資訊,以及其他個人財務狀況,以便免費索取書籍。阿祥雖然有些疑慮,但想到是銀行總裁推薦的,而且又是免費的,便不疑有他地填寫了表格。
幾天後,阿祥收到了一封郵件,告知他書籍已經寄出。他興奮地打開包裹,發現裡面是一本本精裝的書籍,書名如《投資致富的秘密》、《股票市場致勝之道》、《輕鬆賺錢的絕招》。
阿祥如獲至寶,每天埋首於書中。他深信這些書會讓他成為投資高手,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然而,他卻不知道,他的個人資料已經被詐騙集團利用,冒名申請了多筆貸款和信用卡。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祥開始接到銀行催繳貸款和信用卡費用的通知,但他卻完全沒有申請過這些貸款和信用卡。他感到莫名其妙,以為是銀行搞錯了。
直到有一天,他接到銀行的電話,告知他積欠了鉅額的貸款和信用卡費用,而且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信用評級。阿祥這才驚覺自己被騙了,他回想起之前填寫的那個免費送書的表格,意識到自己的個資被盜用了。
阿祥感到震驚、憤怒和絕望,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能挽回自己的信用。他只能吸取教訓,不再輕信虛假的廣告,並謹慎地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網路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保護個人資料至關重要。切勿輕易在不明網站上填寫個人資料,尤其是涉及身分證字號、銀行帳戶資訊等敏感資訊。如有任何疑慮,應立即向相關機構查證,以免上當受騙。
防範方式
- 查證訊息來源:遇到免費送書等訊息時,應先查證是否為官方或知名公益團體舉辦。
- 不隨意透露個資:不要輕易在不明網站上填寫個人資料、聯絡方式,更不要提供銀行帳戶等敏感資訊。
- 小心釣魚網站:詐騙集團可能會製作與官方網站相似的釣魚網站,誘騙民眾上當。應仔細檢查網址,避免進入假網站。
- 不貪小便宜:天上不會掉下免費的午餐,對於過於誘人的免費活動,應提高警覺,避免因小失大。
- 提高警覺:若發現疑似詐騙行為,應立即向警方報案,或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