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防詐宣導短文-投資資訊藏陷阱,冷靜判斷守荷包
詐騙手法
近來,隨著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不法集團趁勢而起,透過社群媒體投放大量假冒投資平臺的詐騙廣告。這些廣告常以「高獲利投資」等話術吸引民眾注意,誘導點擊不明連結或加入LINE投資群組。詐騙者經常假冒知名財經專家或券商名義,營造專業可信形象,進一步誘導受害者提供個人資料或轉帳,藉此詐財。
案例分析
小林是一位上班族,近期因股市震盪而關注投資資訊。某日,他在Facebook上看到一則由知名財經達人推薦的投資廣告,內容提及「股市暴跌反彈契機,短期翻倍獲利」。小林心動之下,點擊連結並加入了LINE投資群組。群組內的「專家」聲稱有內線消息,建議小林投入資金購買特定股票。為了取得更多資訊,小林依指示提供個人資料,並轉帳數萬元作為「保證金」。
在小林匯款後,對方卻開始以各種理由要求他繼續投入資金,一開始說系統尚未完成帳戶開通流程,必須補繳一筆金額以啟用交易權限;接著又聲稱因近期市場波動劇烈,若要確保投資獲利,就必須額外加碼資金才能取得更多「內線名額」。當小林提出出金要求時,對方則表示出金需經稅務審核,必須先預繳「保證稅款」才能成功匯出。後來甚至進一步謊稱因系統偵測到異常操作,資金已被暫時凍結,需再匯入一筆「解凍費用」才能解除。
起初小林雖心存懷疑,但詐騙者語氣焦急,並且不斷以專業術語與圖表包裝投資資訊,強化說服力,使小林一度信以為真,持續加碼資金。直到聯繫頻率逐漸降低、群組成員接連失聯,小林才驚覺自己已遭詐騙,損失慘重。
防範方式
1.面對「高獲利」、「低風險」等投資廣告,應保持警覺,避免被誇大不實的訊息所迷惑。
2.不輕信社群媒體上的投資推薦,應查證資訊來源的真實性。
3.避免加入來路不明的投資群組,尤其是要求提供個人資料或轉帳的情況。
4.如遇可疑情況,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尋求協助。
發布單位:數位產業署
建立日期:2025-05-09
更新日期: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