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顏色切換 深色模式
進階搜尋
關閉搜尋
:::

數位發展部推動臺灣軟體產業從Project到Product,打造AI 時代產品化與國際化新格局

數位發展部今(22)日於「2025 Meet Taipei 創新創業嘉年華」舉辦「從Project到Product:臺灣軟體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之路」未來座談,由林宜敬部長親自主持,邀請趨勢科技CEO陳怡樺、玩美移動CEO張華禎及訊連科技CEO黃肇雄共同與談,深入探討臺灣軟體產業在AI 與雲端浪潮下的轉型契機。三位企業領袖從實務經驗出發,分享如何透過產品經營,打造具品牌價值與國際競爭力的新典範。今日現場有超過220位來自資訊服務、通訊傳播、網路服務、整合行銷、金融投顧及新創團隊等軟體產業相關人士踴躍參與,會後更進一步相互交流,共同激盪臺灣軟體產業發展的新火花。

林部長指出,臺灣軟體產業可區分為「做Project」與「做Product」兩類。過去長期以來,國內多數軟體業者都以專案開發為主,為特定客戶量身打造解決方案。以外包契約方式承攬開發,雖能快速回應市場需求,但卻難以複製與累積開發量能。後者則面向廣泛市場,朝模組化設計轉型,取代每次重寫程式的做法,提升效率與重複利用性,一旦完成開發,就能透過複製與規模效益,賣給不特定多數。強調唯有「做Product」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並呼籲更多企業投入產品化發展。

林部長與三位執行長就臺灣軟體產業的全球競爭力之路進行座談,特別探討臺灣軟體產業必須面對市場小、人才少、國際經驗不足的核心問題,並一致強調軟體公司必須從第一天就放眼國際市場。此外,行銷人才的培養也是一大挑戰,三位執行⾧認為行銷軟體最重要的是實戰經驗和理解客戶的專業語言,最後更探討了生成式AI對軟體業帶來的巨大變革與機會,特別是專業化小型語言模型(SLM)和主權AI的概念,為臺灣軟體業指明了新的方向。

趨勢科技CEO陳怡樺認為理解客戶問題,並且學會講「客戶的語言」很重要。Gen AI 正在降低過往因不同國家語言所產生的溝通門檻,這正是強化國際行銷的好機會。趨勢內部正在採行一種新的行銷方式,稱為Forward Deployed Engineer(FDE),即是讓工程師到前台成為具有行銷及顧問思維的人才,讓客戶體驗、試用產品,汲取客戶回饋,快速優化產品。因此,未來的工程師需學會「問問題」,問出客戶真正的痛點並加以解決。以Gen AI時代需要的基礎技術上來說,臺灣在獨特領域知識有很多機會,例如趨勢科技即在資安有獨特的資料及分析能力,企業可思考開發小型語言模型(SLM),成為專業領域的佼佼者。

玩美移動CEO張華禎指出由於臺灣市場不夠大,公司從 Day one 就要定義產品以賣到全世界為目標。玩美移動以 beauty、fashion 等垂直市場為核心,用專業洞察解決客戶痛點,憑藉domain knowledge(領域知識),獲得國際美妝集團給予「唯一聽得懂美妝的科技公司」的認可。同時也強調無論做B2B或B2C市場,「產品與訊息都必須有清楚的主軸」,才能吸引全球使用者的喜歡、下載並願意付費續訂。

訊連科技CEO黃肇雄強調, 臺灣社會對軟體業普遍存在誤解,認為它「比較簡單」,但若要取得巨大成功,其實比代工型硬體產業更加困難。面對全球競爭,產業快速變化,國際行銷需投入大量資金,為提升競爭力,需要建立一個足夠大的產業聚落,讓人才能在產業實戰(BD、行銷、產品規劃)中淬鍊,累積經驗與實力。並透過與國際夥伴的深度合作(如AI PC),強化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林部長於總結中指出,臺灣在過去憑藉著硬體產業的深厚基礎,在國際舞台上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地位,歸功於數十年前無數優秀的電子工程人才放棄海外優渥待遇,毅然返臺,從無到有建立起完整且具競爭力的產業鏈。如今,臺灣軟體產業正站在關鍵轉捩點上,並呼籲臺灣的軟體工程師能盡量留在臺灣,加入本土已布局國際的公司,或投入創業。目標是在三、四十年或更早,臺灣也能有像 TSMC(台積電)一樣稱霸全世界的軟體公司。
 

返回頁面頂端